学科组介绍

/
植物生理生态学科组立于2014年,现有固定工作人员9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11人。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争取到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实验室主要设备和野外平台建设投入达500余万元。针对东北地区森林生产力/碳汇功能提升、防风固沙林功能稳定性提升两个重大林业需求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基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建成了树木水力结构研究先进实验室,搭建了支撑相关研究的野外平台和技术体系。研究团队立足我国北方地区,以天然林、人工林、防风固沙林等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生理学、树轮/微树芯分析、遥感等技术手段,针对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基础创新研究。在保证基础研究系统、深入和前沿性的同时,注重与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升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服务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人员

更多 +

最新进展

更多 +
  • 课题组在温带树种木质部冬季栓塞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温带树种除了进化出较强的木质部冻融栓塞抵抗力以外,一些树种(如桦树、槭树)还可在生长季来临前通过产生正的压力(根压或茎压)...   在较高纬度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越冬过程中频繁发生的冻融交替可诱导木质部产生气穴化栓塞(embolism),对树木的水分传输...

  • 课题组在揭示固沙灌木环境适应性差异的水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最新进展

    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固定沙丘不同土层的含水量总体上显著低于流动沙丘。在植被恢复初期(流动沙丘)阶段,...   土地退化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生态危机之一,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风险。科尔沁沙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沙地,...

  • 课题组在复叶树种水力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利用"木质部栓塞可视化技术"分别对小叶叶脉、复叶叶柄、茎木质部内栓塞产生及扩散情况进行实时捕获及长时间序列记录,量化了不同部...    陆生植物对CO2的同化必然伴随着水分的散失,在高等植物中进化出维管系统,使得物质在植物体内更高效地运输,维管系统的产生对植...

  • 课题组在功能性状对防护林树种抗旱性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通过将树木年轮气候分析和水分生理功能性状测定相结合,我们研究了塞罕坝机械林场最重要的两个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生长...    我国"三北"地区的防风固沙林在维系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受气候暖干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的影响,防护林出现了...

科研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