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乃日常生活之必需。在油料作物方面,我国以草本植物为主,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而国外倾向于使用木本植物油,如橄榄油、棕榈油、椰子油等。但草本植物之油类含有芥酸、饱和脂肪酸等物质,易于氧化酸败,长期食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
实际上,我国也存有木本植物油料作物,其中以南方的油茶树尤为著名。然而,油茶树对低温环境并不适应,因此在北方地区鲜有种植。殊不知北方地区亦拥有一种独特的油料作物,其食用历史甚至比油茶更为悠久,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冠果。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为我国独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别名众多,诸如文官果、文冠树、文冠木、文冠花、文光果、文灯果等。文冠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目前,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等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文冠果栽培树林。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文冠果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树高可以达到10m,树干直径可达1米。其奇数羽状复叶连同叶柄的长度可以达到8cm,通常包含17-19片小叶,这些小叶互生,形状为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带有锐利的锯齿。
文冠果名称的由来
文冠果其雄蕊与花瓣之间存有一圈由五个黄色角状附属物构成的环状结构。这一独特的形态特征是文冠果属名“Xanthoceras”的由来。其中,“Xantho-”源自希腊语,意指“黄色”,而“-ceras”则源自拉丁语,意为“角状”。这一属名精准地描绘了文冠果花朵的标志性特征。
文冠果花之魅力—层次带来的美感
文冠果的花序一般为总状花序,但在总状花序轴的基部,有时会出现一些较短的分支。花序轴的总长度通常在10至40厘米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顶生的花序往往比侧生的花序更长,并且其上着生的花朵数量也更多。具体来说,顶生花序轴上通常有25至55朵花,而侧生花序上则有15至45朵花。这种特定的花序分布模式,使得文冠果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鲜明且层次分明的美感。
花瓣颜色将随时间进行一系列精细而神秘的转变。初始阶段,花瓣呈现出洁净的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瓣的基部及其上部的维管束将逐渐演变为深紫红色。这一过程,如同大自然施展的奥妙法术,使文冠果的花朵在每一个阶段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文冠果的花瓣洁白如雪,具有明显的脉纹。更为有趣的是,文冠果的花具有两种性别类型:雄花和两性花。侧生花序通常为雄花,两性花主要生长在顶生花序上。两性花有表观正常的雄蕊,但其花药不开裂散粉,开花后花丝也不能快速伸长,因此不具备雄性功能,被称为功能性雌花(functionally female flower)。从表观看,文冠果为雄全同株(andromonoecious)植物,实际为隐形的雌雄同株(cryptic monoecy)。
当果实成熟时,它们呈椭圆形,直径约为4-6cm,具有坚固的木质厚壁。到了秋天,黑色的果实顶部会开裂,露出黑亮的种子。在山东省,文冠果的花期通常在春季的4月中下旬,而果期则在7月中下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油中珍宝北方油茶的经济价值
文冠果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植物资源,其全身均可被利用,拥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园林观赏价值。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含营养神经物质的文冠果油,被誉为“北方菩提子、中华智慧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在30.4%至47%之间,种仁含油率多为55%至67%,而优质品种的种仁含油率更是高达72%,超越了众多油料作物。文冠果油的酸值平均仅为0.52,非常适合食用。其碘值为125.8,双烯值为0.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仅占7.3%。其中,油酸占比52.8%至53.3%,亚油酸占比37.8%至39.4%,这些成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文冠果油,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其外观表现出色。在常温环境下,油品清澈透明,色泽呈现淡黄,无任何杂质掺杂。其独特的芬芳气味,使得在烹饪过程中能够散发出迷人的异香,而在凉拌时则呈现出滑爽的口感。文冠果油在色、香、味方面均表现出众,堪称油料中的上品,同时,它还具备卓越的保存性能,可以长时间保持其优良品质。
文冠果油富含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但无法自行合成。它能与胆固醇结合并排出体外,具有降低血脂、血压和胆固醇的保健功能,并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此外,它对结石症、风湿症、神经性遗尿症及消炎止痛也有疗效,因此在食用油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文冠果油可加工成亚油酸滴丸、微胶囊等药物,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等疾病。同时,它也是生产高级润滑油、油漆、增塑剂和肥皂的优质原料,并可制成美容护肤品或按摩底油。其凝固点低,经简单加工可成为航空航天润滑油原料。
文冠果种仁营养丰富,含有62.14%的粗脂肪、25.75%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氨基酸。嫩仁可直接食用,成熟的种仁可炒食,有益健康。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食品和饲料原料,也可提取水解蛋白和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全价氨基酸,在谷物中很少见。
文冠果树叶、树枝、树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蒙药中主要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果壳也有重要价值,用于提取工业用途广泛的糠醛、褐色素和制活性炭,沈阳药科大学从中发现、提取的10个结构特异的皂苷类新化合物,具有抗炎、改善记忆、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癌等功效,并开发出了国家二类新药文冠果皂苷(小儿尿速停)。
文冠果木材因其坚硬的质地、高密度的结构、纹理的清晰美观以及色泽的肉红亮丽,被视为自然红木,无需额外油漆处理。它被广泛用于制造高档工艺品,因其卓越的物理特性成为理想的木材选择。在佛教界,文冠果木被用于制作鱼木;在蒙古族文化中,长号也常采用此木材制作。在延安和甘肃陇东的农村地区,文冠果木因被认为对身体健康有益,常被用于制作烟锅。
文冠果的历史文化
昔唐德宗在公元780年至805年间在位期间,曾巡幸奉天,民众献上此果,因而德宗赐予献果者官职,并因此果命名为“文官果”。这是“文官果”这一名称的由来。
在古代,文冠果因其谐音“文官果”而备受北方居民的青睐,他们常常将其栽种于庭院之中。每当文冠果从树上轻轻飘落至庭院,人们便会兴奋地高呼“文曲星下凡”,寄寓着对学问与才华的崇敬与追求。而在古代科考时期,放榜前夕,众多考生亦会前往文冠果树下虔诚祈福,期盼着能够一举高中,成就一番功名。
后来,文官们开始按照文冠果开花的顺序来穿袍,通过不同的袍色来区分官阶的大小。
据《笤奚渔隐丛》后集,卷第三十五记载,宋高宗统治时期(公元1127年),在贡士举院内,有一株文冠花,其花色随开放次序依次为白、绿、红、紫,因此得名。文冠果在宋朝时被称为文冠花。当时的文官们,按照官阶大小,分别穿着白色、绿色、红色和紫色的袍服。最大的官员则穿着紫色的袍服,以彰显其尊贵地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