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成员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召开

2014817日至21日, 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召开。中科院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松林、黑龙江省科学院院 长潘忠、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天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何芳良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孙义方副教授和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等出席 了会议并致辞。共有来自海峡两岸33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120名学者参会,其中台湾地区代表13人。

东海大学林宜静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台湾森林动态样区网络过去一年在功能性状、空间分布、种子和幼苗以及生物量4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的进展。同时,他还分析了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

马克平研究员回顾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建立十周年来开展的工作。他着重介绍了2014CForBio在空间格局、功能性状与群落系统发育、森林动态、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向发表的论文,以及即将在样地试点的红外相机全境覆盖监测方案和鸟类(鸣禽)监测方案。最后,马克平对为CForBio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25位科研人员颁发了证书。

孙义方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分别以"Global warming and elevational range shift subtropical forest""群落组建机制: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为题围绕台湾森林动态样区网络建设作了特邀报告。 会议在沈阳会场设4个专题,哈尔滨会场设1个专题,两岸共31位报告人就森林动态与更新、空间分布与多样性维持机制、动物多样性、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等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会代表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展示了两岸学者以大样地为平台,在森林动态监测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我 组硕士生王芸芸、房帅及原作强和郝占庆博士分别作题为"Impact of Sample size and Layouts of Traps on Seed Rain Estimates in an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 NE China""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系统发育与功能性状结构""Pattern, dynamics and determinants of biomass stock in an old growth temperate forest: the role of tree size class""长白山温带森林群落谱系结构与物种共存"的学术报告。

孙义方副教授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说,两天的报告不再局限于以物种共存、空间分布、验证负密度制约等传统的大样地研究题目,不少报告内容涉及了新的科学问题。 十年来,大陆建立了若干大样地,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研究水平接轨。大样地成功的原因是针对物种共存这一核心问题进入了深入研究。随着样地数量越来越 多,应该找到每个样地的生态位,明确监测的目的,从而保持大样地的研究水平。

期间,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还组织专家组对以中科院研究所为主建设的8个样地(长白山、东灵山、宝天曼、八大公山、古田山、鼎湖山、弄岗和西双版纳)进行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样地常规监测、科研产出、队伍建设3个部分。通过打分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8个样地在现有研究框架下取得了良好进展。

819日至21日,参会人员考察了位于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25ha样地。经过现场考察,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样地成为CForBio的一员,并与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南亚热带20ha样地签署了合作协议。

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为系列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的大样地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探讨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核心科学问题,并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鸟类等 相关学科研究的平台。本次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林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承办,黑龙江省科学 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会议得到了中科院2014年海峡两岸会议的资助。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大兴安岭样地:

由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建立,面积为25hm2,于20114月开始筹备建设,20148月完成。植被为典型的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共记录到高等植物174种,其中种子植物158种,苔藓植物10种,蕨类植物6种。样地群落以兴安落叶松为主要优势种,并形成藓类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4种主要群落类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