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在清原站召开“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2022年会暨温带森林碳汇论坛”
发布时间:2022-08-06 |
【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22-08-06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7月28-29日,由中国东北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站观测研究联盟(以下简称: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主办、我室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清原站)承办的“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2022年会暨温带森林碳汇论坛”在清原站以线下+线上形式召开。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数据与野外台站处处长石蕾、主管徐波,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原副司长郭志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四级职员周桔,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生物技术处杨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书记冯仁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洪林研究员,辽宁省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主任上官惠廷等应邀参会。我室朱教君研究员、王绪高研究员,以及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14个成员站的站长、依托单位负责人、科研人员等共50余人现场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上,朱教君致欢迎辞,并介绍了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成立的背景、目的和初衷:通过加强联盟成员站的特色联网监测、防护林生态系统监测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变革森林生态学科研范式、促进森林生态学科发展、全面提升东北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支撑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针对联盟站的合作交流、联合申请项目、资金筹措、国家/部门支撑等提出联盟站建设的规划建议。王瑞丹充分肯定了东北温带森林在国家双碳行动中重要地位,以及成立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对森林碳汇研究的重要意义;希望各联盟站加强合作交流、数据互补;期望联盟能够明确目标,聚焦国家双碳行动计划,为国家森林碳汇核算等提供相关科学数据支撑。郭志伟建议联盟应在政府指导下,发挥盟主作用,实现联盟自治;从科学研究角度和科技创新角度出发,研究制定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监测规范,开展区域性联网观测、联网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升联盟成员站的研究能力与水平;针对重大科学问题,联合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同时强调在野外站建设中要坚持典型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开放性。周桔简要介绍了科学院野外站联盟的相关工作,建议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瞄准国家双碳目标,依托院科教基础设施项目——长白山(温带)森林碳汇监测子平台开展森林碳汇联网观测、联网研究。杨萍期望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能够打造成领域品牌,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加入联盟,未来能够邀请更多的领域权威科学家参与、指导联盟的科研工作,联合培养人才,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在“东北森林野外站联盟2022年会”中,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清原站、黑龙江七台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凉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吉林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辽宁章古台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辽宁沈阳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永利娱高ylg060net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永利娱高ylg060net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嫩江平原防护林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等14个联盟成员站长/负责人分别介绍各站的主要研究方向、现有科研设施、已取得成果、未来发展方向等,并就联网观测、数据共享、联合攻关等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为下一步开展联网观测、联网研究等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在“温带森林碳汇论坛”中,朱教君、何洪林和王绪高分别做了题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计量”、“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进展”和“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碳汇动态及其影响机理”大会特邀报告;来自东北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和永利娱高ylg060net的14名科研人员分别汇报了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根系对温带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寒温带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等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在座专家学者就森林碳汇功能、森林质量与功能提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进一步开展东北温带森林碳汇联网研究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本次年会上,各联盟站通过开展经验介绍、学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各野外站之间对基本情况的了解与熟悉;并通过“温带森林碳汇论坛”,进一步聚焦森林碳汇科学前沿,针对温带森林碳汇观测方法、功能评估与提升等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有助于充分发挥森林野外站长期观测研究的资源优势、推动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联网观测和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战略咨询。
朱教君致欢迎词
会议现场
专家对联盟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会专家和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