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14日,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沈举行。活动吸引了社会公众1500余人参加。
本届公众科学日以“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为主题,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包含“科普报告”、“科普展览”、“游园会”三个环节,中间穿插互动活动。
在“科普报告” 环节中,研究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精心准备了四场专题报告,在第一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报告中,袁海生研究员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随后张伟东研究员以《森林碳汇,绿色地球》为题,通过介绍“碳中和”概念的形成背景、中国通过各种林业工程的实施提高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等方面展示了中国在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中的努力与成效。
在第三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奥秘多》报告中,朱雪峰副研究员通过介绍黑土地的成因、结构和分布等内容为小朋友们揭示了黑土地肥沃的奥秘,重点讲解了东北黑土的形成过程,发展状况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以及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希望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黑土地的宣传和保护,并呼吁大家珍惜粮食,珍爱土地。
在第四场《植物界的小矮人——苔藓的故事》报告中,李微高级工程师介绍了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的类群、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使人们认识到植物界易被忽视的苔藓植物也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培养认真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在观察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在“科普展览”环节中,开设了“多彩的生物世界”展示区,让大家了解植物、真菌、苔藓、和昆虫相关的基本知识。尤其是真菌和植物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在“游园会”环节中,张悦工程师对生态所园区内的维管束植物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亲身接触和了解春季不同类别植物的开花和展叶特征,并介绍了这些植物的用途与价值。对园区内栽植的“活化石”水杉进行了重点讲解。此外,还介绍了常见的城市园林植物的识别方法,让久居在城市里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学会辨识身边的植物,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是中科院一项重要的科学传播活动。通过开放实验室、标本馆、树木园等场所,科学知识讲座,科普走进校园等活动,让公众走近科学、了解中国科学院。(科技处)
科普报告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