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协同效应方法学研讨会在我所召开

  923日至25日,“中德协同效应方法学研讨会”在我所举办。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兰州大学等16所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浪潮创新股份、BMW、中德工业4.0联盟、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SCI/SSCI期刊,影响因子3.2)10余家企业和机构的代表50余人出席,沈阳市科技局郭玉福副局长等领导出席研讨会。 

  23日上午的开幕式及大会报告由薛冰博士(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主持。所长姬兰柱研究员、IASS能源转型研究部部长Sebastian Helgenberger博士、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乃明先生先后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在大会报告中,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生态现代化理论主要创立者之一的Martin Janicke教授以“Co-benefits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German Experiences”为主题系统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并分享了德国在该领域的宝贵经验;IASSSebastian Helgenberger 博士以“Mobilizing the Co-benefits of Renewable Energies”为主题报告可再生能源的协同效应研究进展;香港中文大学环境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徐袁教授从环境政策和管制的角度做了题为“Climate Change as a Great Villain”的演讲。报告会后,专家们与参会人员进了积极互动交流与讨论,为我所相关科研人员在协同效应的创新协作研究方面提供了更为宽广视野。会前,姬兰柱会见了Martin Janicke并进行会谈。 

  24日至25日的专题研讨圆桌会议由薛冰和Sebastian Helgenberger共同主持。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黄蓓佳博士、China Water RiskHubert Thieriot博士、IASSSylvia Borbonus博士等应邀做了主题演讲,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杂志主编徐明教授、大石桥市科技局局长宋伟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董会娟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何益得博士等做了特邀评论,参会代表从理论框架、指标体系、计算方法、领域应用、区域实践及价值创新等六个不同视角对协同效应方法学开展了深入研讨与热烈辩论,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协同效应的联合创新研究方向与协作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了面向2020的“共同行动路线图”。此次会议,不仅为中德双方科研人员在量化评估和统筹制定区域环境政策、能源政策与气候政策方面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也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等有关部门进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会议期间,中德专家与领导还应邀参观了我所产业生态研究组的城市与环境计算实验室、植物标本馆,专程考察了中国工业博物馆。专家和有关领导高度肯定了城市与环境计算研究在量化评估与决策服务中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并提出以环境计算为核心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我所的科研实质合作,加强人员多方互访,围绕环境虚拟平台及相关计算模型联合开展重大项目申报、技术研发及区域应用示范,共同打造面向国际一流的新学科阵地。 

  本次会议由我所牵头发起,由永利娱高ylg060net、德国波茨坦高等可持续性研究所、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辽宁省大石桥市科技局联合主办,辽宁省大石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德国德中环境能源促进中心、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国际城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协办。 (文、图/产业生态研究组 姜璐

姬所长致开幕词

圆桌研讨会现场

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