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至1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等承办,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三届环境生态博士创新国际论坛暨东北师范大学2017生态学研究暑期论坛与学术沙龙”在长春成功举办。参加会议的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几位国际专家和一百五十位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其中包括我所中科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8名学生代表。
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李丹作报告
本次大会以“生态环境保育与修复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应用”为主题,围绕五个专题开展了48个口头报告(其中10个英文报告)。我所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8名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口头报告。在“草地生态与全球变化”专题会场,博士生原红红作了题为“茄科作物重金属富集过程及人工阻控技术研究”的报告;在“环境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专题会场,博士生马旭以“有色冶炼含砷废渣稳定化处理原理与方法”为题,博士生李丹以“双酚A与木质素合成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为题,博士生徐爽以“不同形态土壤有机质对纳米胶体在土壤中的迁移的影响”为题,博士生张海艳以“聚合物纳米胶束与DDT的相互作用及复合毒性效应”为题,博士生仝冬丽以“多墙反应系统对农田氮磷和农药的阻截作用”为题,博士生杨立琼以“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趋势迁移与滞留”为题,硕士生李叶以“锰氧化物对PPCPs运移的影响”为题,分别采用报告的形式,论述自己的研究方法、结论以及现实的指导意义。大会从研究生报告中评选出15位优秀报告,以资鼓励,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原红红、马旭获得一等奖,李丹获得二等奖。
参会代表合影
与会学生代表积极参加了8月18、19日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湿地生态修复的现状,大家积极和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丰富自己知识库的同时,也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我所参会研究生们表示此次长春之行收获颇多,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大家生态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是给研究生们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尤其是让研究生们学会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完善自我。(文、图/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考察东北师范大学龙湾野外生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