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过程的影响机制”中期进展交流会在我所举行

  201759日,我所承担、韩兴国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氮沉降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过程的影响机制”中期进展交流会在我所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项目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及直接参与该项目的博士后、研究生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同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黄建辉、卢从明和杨元和三位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王德利教授以及我所金昌杰研究员、方运霆研究员和姜勇研究员对项目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把脉诊断。 

  韩兴国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方运霆研究员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分别致辞,对项目全体人员的辛苦工作和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之后,韩兴国研究员就项目的申请背景、重点研究内容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各专题负责人和研究生从氮沉降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产力、生产力的年际稳定性、凋落物分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土壤线虫多样性等生态系统关键特征、过程和功能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就项目实施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们对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和讨论。整体汇报结束后,专家们和项目组成员就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研究进展和后续的研究计划,并建议后续工作要更加注重项目成果的整合、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不同组分和不同营养级之间(土壤-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植物根系-植物地上部分)的关联分析,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尤其是同位素技术、模型模拟等方法的运用,最终揭示生态系统整体及其各组分变化的内在机制,为预测全球变化的未来影响并为政府部门进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自2015年正式启动,主要依托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建立了长期模拟氮沉降研究样地,系统研究了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过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同时,研究氮沉降胁迫解除后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重点关注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的联结以及生态系统各个组分对氮沉降的响应,阐明这些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对氮沉降响应的阈值、饱和值和弹性。该项目对于研究人类干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经在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yFunctional Ecology等生态学领域重点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与会专家们一直认为,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再加上未来两年的研究,预期在项目结题之前,将取得更加令人振奋的成果。(文/王正文、吕晓涛,图/张子嘉) 

 方运霆副所长致辞 

 韩兴国研究员报告项目进展

 

 参会人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