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清原站)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梁尔源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孙建新教授于5月22-24日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期间,梁尔源做了题为“青藏高原树线生态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精彩报告。围绕林线/树线形成机理这一全球热点问题,梁尔源研究团队通过建立青藏高原云、冷杉样地网络,监测了过去100年来14个固定样地(30m×150~200m)树线位置的时空变化动态,提出了种间竞争是影响林线/树线的关键机制之一,为成功地解释了青藏高原树线的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把种间关系作为定量化生态指标,揭示了种间关系调控着树线变化的速率,为深入探讨高山树线形成和变化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定量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树线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梁尔源研究团队应用树轮生态学重建过去种群结构时间变化序列的分析方法,为研究过去森林生态过程变化提供了新思路。报告期间,梁尔源与参会人员就树线形成机理以及相关生态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为我所科研人员在森林生态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了宽广思路与视野。
之后,梁尔源研究员、孙建新教授在清原站站长朱教君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清原站。朱教君研究员介绍了清原站的建站背景、研究方向、样地建设和科研产出等,还详细介绍了清原站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次生林生态系统结构塔群LiDAR监测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站网络科研样地建设项目“次生林生态系统科研样地建设”的实施进展。针对清原站正在开展的LiDAR观测塔群建设的选址与设计、树木生理等实验方案等,与站内主要研究、监测人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实地考察了清原站综合观测场、LiDAR塔群监测平台的拟建场地、以及林窗等主要试验样地,本次学术交流为清原站的LiDAR观测塔群建设以及科研样地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实施方案及合理化建议。
朱教君站长介绍清原站承担项目的进展
梁尔源、孙建新考察清原站野外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