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首次使用MPT框架估算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历史木材产量

  木材生产是人工用材林的首要服务功能。前期研究多关注现存蓄积量(Growing Stock Volume),而人工林历史管理过程中收获的木材量(Historical Process-harvested Timber)估算研究仍属空白,严重影响了全面系统地评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为此,永利娱高ylg060net次生林生态与经营组高添博士及其合作者,以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分布区——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面积为43,946 ha)为例,应用光学/雷达影像、结合地面人工林调查数据与管理措施(间伐强度、间伐间隔期、轮伐期等),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林历史管理过程的木材产量评价框架(Management Process–based Timber production framework,简称MPT框架)(1),并采用随机森林模拟了MPT框架中的关键参数——蓄积量与龄级,首次估算了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历史木材产量 

  结果显示,1962~2010年近50年间,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木材的总产量为727m32),其中现存蓄积量为487m3,历史收获的蓄积量为240m3;历史收获木材量比例为33%,即在以往人工林现存木材评估中忽略了木材总产量的1/3MPT框架的设计思路突破了传统森林瞬时蓄积量/生物量的评估方法,将历史管理措施的贡献纳入到木材生产的评价中,解决了长期经营过程中木材产量被忽视的问题。 

    上述研究结果以Timber production assessment of a plantation forest: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with field-based inventory,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forest management history为题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该研究受到973项目(2012CB416900)资助。

    文章链接

1 基于人工林历史管理过程的木材产量评价框架(Management Process–based Timber production framework,简称MPT框架)

  2 落叶松人工林龄级的空间分布(a)、蓄积量的空间分布(b);基于MPT框架估算的木材产量空间分布(c 

   

\